《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社会主义学院网络教育的时代特征、发展路径与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网络教育”(1)《权威发布:十九大报告全文》,2017年10月18日,

一、社院网络教育培训的时代特征

与其他类型网络教育不同,社院网络教育是面向部分社会优秀人士,提升受教育者政治文化素养的,外在功利获得性(如获得学历、专业技能等)弱的,兼容社会、政治、文化多领域的网络化政治教育体系,政治文化认同的教育目标使社院网络教育更富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一)社院网络教育培训空间更具延展性和浸润力

社院传统培训工作缺少网络的有效参与,难以形成覆盖培训对象的网络空间,开拓网络教育大大拓展社院培训工作的空间,涵盖网络社会和现实世界两个培训领域,是提高社院培训工作延展性和浸润力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我国拥有8.54亿网民(3)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8月30日,

(二)社院网络教育教学形式兼具现代化和统战性

社院网络教育教学利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可以不断突破传统教学形式,激发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路径。利用互联网、融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形式促进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如果说统战性教育培训内容是网络教育的“内在灵魂”,那么新技术手段是网络教育的“外在形式”。“外在形式”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繁琐为清晰的特点,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讲解、图文呈现等难以短时内有效化解的教学难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等理论的现实基础、理论根基和现实意义能更有效地呈现。新科技支撑下的多种教学手段有利于社院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部分社院开发的微视频、网络课堂、远程互动课堂等模式只是社院网络教育的开端,网络教育工作的深入会带来更多的网络教学新形式,从而能大大丰富了社院教学形式。目前网络教育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院网络教育应该进一步创新,把教育培训内容与教育培训对象感兴趣的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把教育内容揉入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中去,达成无意识政治文化认同目标,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的效果。

(三)社院网络教育课程体系更具规模化和规范化

网络平台支撑下的社院课程体系能够涵盖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两大门类,大大丰富了社院原有的课程资源。网络课程方面,利用社院力量充实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质课程;传统课程方面,努力将传统课程网络化,进一步丰富网络教育课程资源。整合两种门类课程资源,可以丰富社院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规模化,尤其是通过录播系统不断更新,增加网络课程资源,既能使最新理论方针政策解读快速呈现在网络教育中,又能克服实时课堂难以长期保存和难以反复利用的弊端,是不断更新丰富课程资源的双赢之路。社院网络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智能分类使教育培训更加规范化,形成更具科学性、体系化的课程资源,更方便教育培训对象和教研人员通过科学分类快速查找,从而有助于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填补知识空白,丰富备课资源,启发教学思路。

(四)社院网络教育教学管理走向大数据化和自动化

社院网络教育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帮助社院教育培训工作走向自动化和大数据化。社院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快速完成对培训信息的查询、分析、归类、匹配、统计等处理,将庞杂的教育培训信息条理化呈现,根据教育培训需求分配对应的教育资源,将部分教学管理实务实现自动化,实现教学评价信息电子存档,这些都是提高社院培训水平的信息化基础。社院网络教育能把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教学事务中脱离出来,利用网络平台完成部分管理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有助于社院教育培训工作走向自动化。

二、科技发展新趋势下社院网络教育的发展路径

加强社院网络教育建设,要把握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社院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机制体制和丰富完善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一)整合重构线上线下教育模式

网络技术的渗透力从社会交往、消费领域进入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世界被网络重新整合,社院网络教育应该主动整合重构线上线下教育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育即线上教育能满足自适应的学习模式,并且通过教育平台实现数据收集和整理,具有不断拓展的巨大容量,具有多种创新可能性;社院传统教育模式(即线下教育)的实时实地教育方式,具有主动性和情感互动性,具有网络教育无法达到的灵活性。“当前线上线下、校园内外的边界日趋模糊, 教育逐渐走向开放和重构。”(5)刘春萱、李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开放教育的未来——第二届北京网络教育年会综述》,《开放学习研究》2019年第1期,第18页。社院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做好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整合与重构:更新以课程为基础、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严肃庄重的传统教育理念,形成以教育资源为中心,教育培训过程贴近生活、有魅力、生动活泼的教学理念。整合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建构融合性的课程资源,促使教学多样化。根据学员所属类别、认知特征和学习习惯,将线下教授式、灌输式、现场式,线上自助式、互动式、远程式整合重构,灵活运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上线下并重等教学方式。把线下的教育管理方式与网络化管理技术、人工智能监督手段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管理方式的整合重构。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取传统评价和网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线上线下学习教学的双重评价。

(二)建立完善社院网络教育体系

目前社院网络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具有全局性、结构完备、有序运转的网络教育体系。在平台建设方面,在调研实践、多方考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具有统战特色、针对党外人士的教育平台,快速建立学员数据库,加强社院内部间平台共享,加强社院网络平台与微信、微博等公共网络领域的链接,借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成功经验,打造兼具统战性和社会性的网络教育体系。在网络教育力量配备方面,配齐网络教育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鼓励这三类人员加强网络课程开发、网络教育实践理论探讨和技术开发工作。加强教师的技术运用、信息处理、知识教授、价值引领、专业服务、学习监督等线上线下能力的培养,帮助现有师资力量快速成长为网络教育的主要力量;建立网络教育的技术人员队伍,做好网络教育的硬件软件支撑工作,为网络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塑造成熟的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制定网络教育的管理制度,理顺网络教育工作的机制,完善网络教育的评价考核,为网络教育提供保障。在网络教育内容方面,创新网络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打造政治文化认同教育的网络资源库,并保持一定的更新度,通过学员的学习反馈不断修改完善网络教育内容;同时利用数据处理能力,分析整理各类学员的学习兴趣点、关注点,指导课程的按需分配,强化受欢迎的网络教育内容。在培训对象方面,社院网络教育能否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培训对象的积极参与和有效评判,尤其是抓住教育对象在网络教育中关注和聚焦的议题,以此激活社院网络教育的活力。

(三)创立与完善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社院网络教育缺少教师与学员的实际授课过程,网络平台缺少传统教育的管控力和约束力,教师和学员通过虚拟环境、围绕知识资源建立的人际关系十分单薄,与传统教育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师生关系差距很大,教与学脱离状态下的学习状态处于放任状态,不能确保教学质量。为了确保网络教学中学员自主学习的真实有效性,社院需要借助硬件和软件对教与学进行数据管理,建立网络教育教与学过程的监督机制,创设开放自由有效的教学生态环境。社院培训对象多为代表性人士和统战干部,层次较高、学习自主性较强,加之社院继续教育属于提升性教育,不同于技术或学历获得教育,社院与学员具有很好的信任基础。这是社院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机制的构建基础。网络教学前,可与学员签订教学信任约定,明确学习要求、学习目标和学习规范,通过这种“君子协定”的形式督促学员网络教育中的学习效果。网络教学中,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追踪学习过程中的文本、视频、学习者状态等数据,采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监督学习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网络教学后,通过问答、测试、感悟提交等测试环节检测学习效果,保证网络教学质量。

(四)适时引进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深化社院网络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6)《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2018年4月13日, 赋予智能教学系统更丰富的内涵。”(7)刘德建、杜静、姜男、黄荣怀:《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开放教学研究》2018年第8期,第35页。人工智能是网络技术的延伸,社院网络教育适应新技术的变革和发展,适时适机引进运用人工智能系统是教改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社院运用人工智能提供基础性理论知识讲解,可以解放部分人力资源。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形成教学情景,与学员形成情感和认知互动,是网络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人工智能解放教师力量,缓解社院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有利于社院教师更多时间精力进行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成长为网络教育的主要力量,促进社院培训工作的发展。

三、社院网络教育培训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化教学过程打破学员学习的物理局限性

社院网络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过程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时空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员在固定时间地点内进行集中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难以保证教培对象学习工作两不误,工学矛盾难以避免。社院网络教育模式更具时间上的灵活性,学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甚至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短时学习,有利于学员统筹安排继续学习教育,助力克服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空间限制,培训人员数量难以最大化,受时间限制,培训容量难以扩大化,培训范围难以短时间内扩大。社院网络教育突破了社院教学容纳量的限制,在技术支撑下可以大范围拓展培训范围,既节省经费支出,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传统培训模式多以阶段性学习为主,难以形成常态化、长期性的学习模式,但社院网络教育为学员开展长期性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传统教育内容融入新兴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创新性

传统教育内容与新兴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生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形成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社院教学模式。在网络课堂方面,课堂在新技术支持下既可以实现教师参与下的网络问答模式,也可以实现教师缺位下的理论方针政策传授解读,更加快捷有效地完成社院教学内容。在传统课堂方面,社院传统教学课堂更多依赖于社院教师的知识结构、传授技巧和人格魅力,网络教育为社院教师教学创新提供了新媒介、新手段、新方法。社院培训内容多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内容,教师熟练运用多种融媒体技术能帮助课堂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具有逻辑结构的政治学知识脉络,具有数据资料支撑的研究结论,具有影像资料见证的历史事件和具有声音图像视频展现的文化内容,有利于提高社院教学课堂的魅力,能辅助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与学交互式沟通平台强化政治文化认同效果

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可以通过实时互动解疑释惑、交流感情,但是这种互动多限于“一对一”“一对数人”,互动范围有限,很难做到“一对多”的大范围互动沟通。社院网络教育中“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一对多”的大范围教学互动。这种大范围的交互式沟通有利于党外学员对统战理论、政治体制、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认知、理论建构和情感共鸣,有利于强化政治文化认同效果。同时,社院培训对象与教师,培训对象与培训对象之间实现网络教育互动沟通交流,与社院培训工作特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知识水平较高的代表性人士更适合自由、平等、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社院培训内容的开放性和探讨性需要沟通交流作为教学补充,政治文化认同的教育目标需要网络教育交互式沟通平台深化思想、升华认识,建立党外人士政治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

(四)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满足各界别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社院网络教育能够集聚大量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传统教育面向全体学员的共性教育的基础上体现了个性化特色。社院网络教育可以集中社院系统、高校系统和科研系统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在平台和网络的支撑下能够被快速获得,这意味着优秀教师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可以突破以往传播局限性的壁垒,发挥更有实效性的作用,极大弥补了社院培训力量不足、质量欠佳和课程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最新统战理论方针政策需要快速准确解读和宣传,资深专家深度和准确解读的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社院内部学习,也有利于学员及时获取。同时,社院网络教育的内容、对象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更能满足具有不同专业背景、成长经历、工作岗位的党外人士个性化培训需求,民族宗教界人士更容易获得民族宗教政策方面的知识传授和理论讲解,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更容易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课程。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多媒体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社院培训工作需要适应信息快速传播和个体即时获取大量信息的现实要求,社院网络教育势在必行。明确社院网络教育的时代特征,探索社院网络教育在网络发展大趋势下的现实路径,有利于为社院网络教育摆脱现实困境,提高网络教育水平,发挥政治共识教育等提供理论参考,助力社院更好地发挥好凝心聚力作用。


文章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网址: http://fjsshzy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4626.shtml


上一篇: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研究 ——以社会
下一篇: 无机化工论文_空心NiCo_(2)S_(4)纳米球助催化剂担载ZnIn_(2)S_(4)纳米片用于可见光催化制氢(英文)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